娱乐圈里的“大哥”,比比皆是。
但论及人人敬重,不管走到哪里,还都威风八面的大哥,肯定少不了成龙和周润发。
两位大哥,都曾在不同场合、公开宣称:百年之后,要将全部身家“裸捐”。
瞧,这就是当大哥的“格局”,连身后事都豪迈的义薄云天。
香港电影史上,若是没有这两位大哥的姓名,也会无聊顶透。
成龙和周润发,都是香港娱乐圈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。
这两位“香港之子”,却从未正面合作过。
刘德华一语道破天机:他们不是一路人。
成龙究竟走的什么阳关道,周润发又走的什么独木桥呢?
尽管作品里“王不见王”,但现实中把他们放在一起看,才更有意思。
他们是黄金时代的双子星成龙与周润发之所以可以放到一起比。
是因为他们都是香港影坛黄金时代叱咤风云的人物。
成龙的发迹比周润发更早一步,早在1978年,他已凭借《醉拳》拿下年度票房亚军。
此后的他成了不败神话,鲜少掉出票房前十。
1980年,凭借一部《师弟出马》他在票房榜上一举夺魁。
也是这一年,《上海滩》让周润发从龙套圈里脱颖而出。
但此后的几年间,他深陷“票房毒药”的怪圈,远远不是成龙的对手。
1985年,成龙的电影包揽了票房榜的前三。
1986年,成龙与周润发联手开启了香港影坛的双子星时代。
凭借《英雄本色》,周润发打破票房毒药的魔咒,逆袭票房榜第一。
1987年,票房前十里,有五部由周润发主演,成龙的《龙兄虎弟》则刷新票房纪录,摘得票房冠军。
1988年,周润发反超成龙,领衔《八星报喜》刷新纪录。
次年,发哥再凭大名鼎鼎的《赌神》夺冠。
一直到1990年,周星驰横空出世,双子星时代才变成“双周一成”的时代。
两人再度霸屏是在1994年。
周润发携着《赌神2》刷新香港影史票房纪录,成龙的《醉拳2》则拿下季军。
次年,成龙的《红番区》刷新周润发一年前创下的纪录。
整个八十年代,票房超过3000万港元的影片有十二部,两人占据的分量最重。
票房有起有落,但论影人地位TOP2不是成龙就是周润发。
凭借着“神秘的东方功夫”成龙率先闯荡好莱坞。
在西方影坛称得上有地位的华人明星能有几位?
成龙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巨星,异国出街,享受万人拥趸的待遇。
曾有一次,贝克汉姆在活动中遭遇粉丝围堵,但他转头瞥见成龙的身影,旋即拨开重重人群,索要签名。
没有功夫加持的周润发在欧美虽不吃香,但影响力也辐射日韩及东南亚。
戏路上:你走你的阳关道,我走我的独木桥成龙和周润发从未合作过并非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。
两人虽然都雄踞影坛,但戏路却汇不到一块儿。
一个是东非大草原上的雄狮,一个是珠穆朗玛峰上空盘旋的雄鹰。
都厉害,但谁也到不了谁的地盘。
吴宇森说周润发是拿枪最帅的男演员,只要他端起枪票房就有了保证。
何止,除了耍枪,披上黑色风衣,梳起油头,也能激起少男少女们的肾上腺激素。
黑墨镜、黑风衣、黑油头、枪、扑克牌、香烟、亦正亦邪的笑容,这些元素构成了周润发的荧幕形象。
也让港产警匪片和赌神片跃然于眼前。
比起耍刀耍枪,成龙更为人惊叹的是他的功夫,飞檐走壁,上天遁地,他开创的是功夫喜剧片。
让不会功夫的周润发跑酷,让五官不带儒雅的成龙演笑里藏刀的黑帮大佬,想想便知是一件令人难为情的事情。
更何况,霸屏几年下来,两人早已有了固定的荧幕形象。
在自己的戏中,他们是个人色彩浓重的大哥,到了一部戏中,谁更胜一筹呢?
再有便是,两人对于演技的深入程度是不同的。
成龙出演的电影多是商业片,文艺片基本没有。
节奏爽快、画面冲击感强、动作惊险、满足观众预期的结局,这些成龙的功夫喜剧片的特点。
细看成龙出演过的角色,都是个人色彩浓重的英雄形象。
价值观集中于正义、勇敢这样词汇上,更为普世,但少有细致入微的刻画,也鲜少对人性的深层次剖析。
这类影片让观众看得足够过瘾,老少咸宜,但在更讲究艺术性的颁奖典礼上并不吃香。
奥斯卡的终身成就奖,算是替成龙大哥扳回了一局。
与成龙不同,周润发可以在商业片和艺术片之间自在穿梭。
1987年,已凭借《英雄本色》跻身票房榜前三甲的他,与钟楚红一起,出演了文艺爱情片《秋天的童话》。
电影中他不是衣冠楚楚、光鲜亮丽的大佬,而是邋遢、平庸的人,在心爱的女孩面前,他显得有些蹑手蹑脚。
周润发凭借着细腻演绎,取得了当年的金马奖最佳男主角。
翌年,周润发借由杜琪峰执导的文艺片《阿郎的故事》,夺得金像奖影帝。
千禧年后,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落幕,流水线上的功夫片、警匪片、赌神片已显老套。
但周润发依旧能够得到李安、张艺谋、许鞍华等大导演的青睐,佳作频频。
香港电影找不到出路时,他也能够凭借演技另寻出路。
而此时的成龙,仍旧十年如一日地和商业动作片死磕到底。
2010年以前,观众尚且愿意为情怀买单,为龙叔贡献票房。
但自2010年《大兵小将》以来,他的号召力已逐渐减弱,口碑也遭到反噬。
细看其奖项史,会发现成龙虽数次获得影帝提名,却从未真正把影帝头衔揣在手中。
两人的不同之处还在于,一个早早便开启自导自演的道路,一个专注于当演员。
早在1979年,成龙便自导自演了《笑拳怪招》,虽是初尝试,却摘得了年度票房的桂冠。
时间再倒退个三年,他已成立了动作班底成家班。
从此时起,他已将手伸向了电影制作。
而周润发并没有导演的经历。
有人说周润发看不上成龙,多次拒绝合作邀请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周润发多次表示对成龙的崇拜。
舞台上双王聚会,两人互行抱拳礼,强者间的惺惺相惜大抵如此。
为人处世:韦小宝与乔峰在电影世界中,周润发饰演的多是亦正亦邪的角色。
既有义薄云天,充满正义感的一面,又偶然隐隐透露人性的凉薄与精明。
而成龙演绎的角色,多是正义英雄。
量产的电影,复制黏贴的荧幕形象,极少演反派。
但现实生活中,似乎正好相反。
周润发是一贯的老好人,而成龙则身上更显人性的复杂。
他对兄弟重情重义,在感情上又稍显凉薄。
他大手一挥,做尽慈善,却也不乏把柄。
“那时的我有许多女朋友,我就在里面挑挑拣拣,一不小心,就有了小房子。
成龙与林凤娇缘分伊始是在1981年,那时候的成龙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问题在于,那时的他尚与邓丽君拉扯不清。
邓丽君温文尔雅,喜爱安静,成龙相反,走红之后,膨胀得不行,走到哪儿都要穿金戴银,带一帮行事粗鲁、大大咧咧的弟兄。
一次两人去西餐厅用餐,成龙不会点牛排,也不会点红酒。
他觉得很窘,便告诉邓丽君不要再去这样的餐厅吃饭,扭头就走。
还有一次,邓丽君探班成龙。
漂亮的她一进门,众人纷纷侧目,但成龙却装作看不到,只淡淡地说一个“坐”字,便自顾自跟兄弟谈话。
邓丽君自觉无趣,便孤身一人离开了。
事后邓丽君打来电话:你还是和兄弟在一起吧。
此间,成龙与林凤娇相识。
与林凤娇约会的时候,成龙依旧带着一大班弟兄,但结果不同。
席间欢声如雷,轻松愉悦。
两人的相处自在和谐,婚姻却是半推半就,而非水到渠成。
“正苦于该选哪一个的时候,林凤娇怀孕了”
林凤娇告诉成龙,自己不希望孩子出生后没有父亲。
如此一来,成龙才肯娶林凤娇进门。
然而孩子拴不住浪子心。
林凤娇与房祖名在美国生活,小学六年级之前,父子只见过6次面。
房祖名17岁这一年,成龙犯了一个全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误——给房祖名添了一个妹妹。
再一次当父亲,成龙再一次选择逃避责任。
观众看向成龙的眼光总是意味深长的,仰仗他的大哥气概的同时,对于他在感情中做出过的腌臜事,也心知肚明。
从艺期间,他做过的公益事业数不胜数。
早在1988年就成立的慈善基金会。
大灾大难,小灾小难,并不难寻觅到他的身影。
这是障眼法术,还是真心如此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。
但私德与贡献从不可一概而论。
无论如何,在华语影坛中,他的卓越成就是不可替代的。
在感情方面,周润发可堪专一。
29岁这一年,周润发邂逅了富商之女陈荟莲,两人情投意合。
与娱乐圈中如云美女相比,陈荟莲可以说是其貌不扬。
周润发出身平民家庭,陈荟莲是富商之女,他们的结合难免让人联想起网络上一出出凤凰男的故事。
但事实并非如此。
1987年,两人永结良缘,在纽约登记了结婚。
此后至今,周润发鲜有绯闻。
两人距离为人父母曾经只差一步,只可惜在临产前一周,胎儿因脐带缠颈夭折。
因心疼陈荟莲身体,周润发索性选择丁克。
为人处世上,周润发更是出了名的重情重义。
周润发与吴孟达是无线训练班的同期学员,两人尚未出名的时候,是一对难兄难弟。
演了《上海滩》后,周润发跻身无线当红小生。
而此时的吴孟达因烂赌,欠下30万巨款,眼见曾经同甘同苦的兄弟熬出了头,他便伸手去借。
怎料,周润发一口回绝,气得吴孟达公开表示发哥凉薄决绝。
此时他不知道的是,周润发虽拒绝了借钱要求,却默默地向导演、制片人推荐吴孟达拍戏。
一直到1991年,吴孟达摘得金像奖最佳男配,才从导演口中得知自己曾经多次蒙受周润发的举荐。
受过周润发恩惠的还有梁家辉。
因出演《火烧圆明园》,梁家辉一度遭到封杀,无异于断了演艺前途。
没有收入的他,不得已跑去铜锣湾摆地摊。
就在梁家辉走投无路之时,周润发邀请他与自己一同出演《监狱风云》,如此梁家辉才得以冲出重围。
周润发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喜爱摆架子,得闲便上街市买菜,与普通市民别无二致。
不慎被逮到,也不甩脸色,要合照的,要签名的,通通来者不拒。
相比于周润发,成龙似乎更偏爱万众瞩目的巨星感。
三十年前,他讲排面,爱受人拥趸,走到哪儿都要带着一帮兄弟。
老来依旧讲究派头。
同样是过60大寿,成龙大宴宾客,众星云集。
周润发买了五寸小蛋糕,和妻子一起过。
成龙像韦小宝,讲义气,信奉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,能干大事,上得庙堂,下得江湖,从始至终都是入世英雄。
而周润发更似乔峰,重情重义,最大的心愿却是和心爱的女子牧马塞上。
处世观有差,但无关对错,自得其乐便好。
结语:不一样的性格,不一样的命运。
香港的黄金时代落幕,经典老片看过一遍一遍,未必还能再激起肾上腺激素。而周润发与成龙也褪去了角色光芒,回归本色性格。
周润发出身于平民家庭,老来也回归烟火,享受平凡,热爱平凡。
成龙似乎仍旧爱听别人叫自己一声“大哥”,享受着在行业中的话语权,时不时出来鞭策一下后辈,但也因私德备受争议。
似乎前者更受大众认可,但无论如何,他们都是香港电影史上无可替代的人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