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球表面积约5.1亿平方公里,直径约12742千米。地球为太阳系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,也是太阳系中直径、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。内部分为地核、地幔、地壳结构,地表外部有水圈、大气圈以及磁场。
地球赤道半径6378.137千米,极半径6356.752千米,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,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,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球体。地球表面积5.1亿平方千米,其中71%为海洋,29%为陆地,在太空上看地球总体上呈蓝色。大气层,主要成分为氮气和氧气以及少量二氧化碳、氩气等。
地球的英文名Earth源自中古英语,其历史可追溯到古英语(时常作“eoree”),在日耳曼语族诸语中都有同源词,其原始日耳曼语词根构拟为“ertō”。拉丁文称之为“Terra”,为古罗马神话中大地女神忒亚之名。希腊文中则称之为“Γα?α”(Gaia),这个名称是希腊神话中大地女神盖亚的名字。
地球的大气层并无明确边界。离地表越远,空气越稀薄,最后消失在外太空。大气层四分之三的质量集中在离地表11千米的对流层。来自太阳的能量将地表和上面对流层中的气体加热,空气受热膨胀,因密度减小而上升,周围较冷、密度较高的气体填补过来,形成了大气环流。这使得热量重新分布,并产生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条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