动辄得咎是一个汉语成语,拼音是dòngzhédéjiù。辄:就;咎:怪罪,处分。意思是动不动就受到责备或处分。作谓语、定语;指做事往往获罪。出自唐·韩愈《进学解》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成语出处【典故】:
唐朝时期,韩愈学识渊博,被任命监察御史,因反对宦官利用"宫市"敲诈百姓触怒了唐德宗一事被贬,后在唐宪宗时调回京城任吏部员外郎,他又因华州刺史之事被贬为国子监博士,他作《进学解》感慨自己:"跋前踬后,动辄得咎。"
上一篇:饮食起居
下一篇:拉萨的别称
相关文章
寡酒
06月21日
空气缸是什么意思
mis
政治的定义
向量共面
三的算术平方根
最新文章
没有梦想怎么办
国民教育系列
马的家叫什么
独生子
k相对原子质量
热门文章
铁是由什么构成的
金字旁的名字男孩
未名湖畔
u盘无法格式化怎么办
泊岳阳楼下
相对原子质量等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