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场舞是很多中老年市民
喜爱的运动休闲方式
但随着音乐起舞
也有周边居民抱怨噪音扰民
最近,闵行区古美人口文化公园
试点运行了一套智慧广场舞系统
将广场舞伴奏的传播控制在一定范围内
使用半个月以来
有效缓解了噪音扰民问题
居民投诉减少了80%以上
每天早上8点,古美人口文化公园都有一群中老年市民结伴前来跳广场舞。最近他们又多了一位“新朋友”——古美路街道引进的智慧广场舞系统。
它其实是一个安装在公园凉棚柱子上的音箱设备,双肩背包大小。工程师李虹霖介绍,它采用了定向声技术,可以将声音的传播范围控制在正前方30°夹角内,定向区域内声音清晰,但侧面、背面减弱较快。
盖子打开来是这样的,可以调节音量
“传统的音响整个声音是发散的,是一团出去的,而我们这种是定向,按照一定角度,类似手电筒,在一定的声场范围内是最强的。”
记者现场注意到,这个智慧广场舞系统摆放的位置是背靠居民小区的,这意味着喇叭声音定向向前方传播,而在喇叭背面的居民小区接受到的声音就相对较小。
紧邻广场舞区域的一个噪音检测的电子屏幕上显示,噪音在50分贝左右,再往外走约20米,在连接居民小区和这座公园的步行桥上,几乎已经听不到广场舞的声音,甚至树上的蝉鸣已经盖过了音乐声。
作为古美路街道广场舞最为集中的5个区域之一,过去的5年间,古美人口文化公园广场舞噪音扰民问题严重。一度有四支广场舞队伍之间争夺场地,多个音响同时外放。
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矛盾,早在2017年,古美路街道就成立了噪音管控小组,邀请在这个区域生活多年的志愿者团队,进行定点巡查、管理。噪音管控小组负责人牛广成说,通过劝说,4支队伍已经合并成2支,一个早上跳,一个晚上跳,吵闹、纠纷就没再发生过。
“一开始我们跟居民说我们是环保中心管理噪音的,我说你声音轻一点,他们不听。我长期生活在这个社区,我就先通过熟悉的居民,邀请他们做志愿者,大家换位思考,然后慢慢发展,通过逐步深入的方式,引导他们做自我管理。”
多年的努力下,如今整个古美路街道的33个广场舞团队,每个队伍中都有了志愿者和负责人,自我管理、自我约束。这些志愿者和负责人还组建了一个微信群,每天交流经验,信息共享,严格执行噪音管控原则。
“现在有一百三十几个广场舞爱好者加入我们的微信群,他们再带动周身边的广场舞爱好者。从一开始有抵触情绪,到现在大家发展成朋友,看到我们都很可亲,当自己人一样。”牛广成说。
此外,街道还设立了专门的噪音举报热线电话和噪音快速投诉电话,接到居民投诉,工作人员将在15分钟内赶赴现场快速处置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许纯洁说,精细化管理加上最新的技术手段,现在居民投诉大幅减少。
“投诉量基本上降了百分之八九十,设备其实只是个辅助,关键取决于我们三十几个广场舞团队、1000多名爱好者是不是能够整合起来,每个点控制在1~2支队伍,团队融合、自治。我们也会尝试着在其他点上复制这样的模式进行管理。”